发布时间:2025-04-05 07:37:51 来源:热点资讯网 作者:一心
假外卖员的网红梦,翻车了“楼门关着不开,外卖员气得吃了顾客的外卖。”这样的短视频,谁刷到都会觉得外卖员挺可怜,顾客却让人咬牙切齿。可你可能没想到,这些视频背后没有真实的冲突,全是摆拍。广西钦州,一个男子为了博流量,假扮外卖员,拍了70多条“卖惨”视频,剧情里顾客要么耍无理取闹,要么直接欺负外卖员。结果流量是有了,40万点赞也有了,但法律也来了。从外卖员到“演员”事情要从一个短视频账号“众包仔小王”说起。这个账号火得很,视频内容全是关于外卖员送餐时的“奇葩遭遇”。账号主人在短短三个月内发布了71条作品,总播放量轻松破千万,点赞量高达39万。视频里他时而扮演被刁难的外卖员,时而“愤怒反击”,比如直接吃掉顾客的外卖,或者把饮料扔在地上。每条视频都精准击中观众的情绪点,吸引了一大批同情外卖员的网友。可警方发现,这些视频看着不对劲。视频中的顾客行为太夸张了,比如拒绝开门还要求外卖员上楼,或者让外卖员在楼下白等,怎么看都不像是真事。更奇怪的是,视频里的故事往往只有高潮部分,没有完整的经过。警方觉得不对劲,决定深入调查。摆拍的流量骗局调查很快揭开了真相。账号的主人叫王某溢,是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。别看他视频里外卖员演得像模像样,其实他只干过一个月外卖员就辞职了。辞职后,他迷上了短视频平台,想当网红,又苦于没有素材,于是就用自己干外卖的经历编剧本,开拍“事故剧”。这些视频里的顾客、路人、冲突场面,全都是他找人演的。拍摄的时候,他会和“演员”们一起排练台词,设计情节,保证每段视频都能“戳中人心”。他甚至还花钱买道具,比如外卖员制服、食品袋,保证“演技”到位,让观众看不出破绽。他的目标很简单——涨粉。他想通过制造热点事件吸引粉丝,等粉丝够多了就开始直播带货,靠流量赚钱。可惜他忘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法律不容虚构事实王某溢的行为不仅仅是摆拍那么简单。警方调查后发现,这些视频虽然看似无害,但实际上已经涉嫌虚构事实、扰乱公共秩序。根据我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的相关规定,这种行为可能会引发公众误解,甚至挑起社会情绪对立,属于违法行为。最终王某溢和他的三名“演员”被依法行政处罚。这一结果让很多网友拍手称快,但也引发了深思。短视频平台上的“剧本杀”现象,真的有点泛滥了。虚假内容的危害摆拍和虚构内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,但这类视频的危害不容忽视。首先这些虚构的视频会误导观众。比如这次事件,很多人看完视频后会觉得外卖员每天都在遭遇不公平对待,甚至可能因此对顾客群体产生偏见。这种情绪上的煽动,很容易让本来和谐的社会关系变得紧张。其次这类视频会损害真正的外卖员形象。外卖员是一个辛苦的职业,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,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。但王某溢的视频却给观众留下了“外卖员容易情绪失控”“脾气不好”的印象,影响了公众对这个职业的看法。最后这种行为还会鼓励更多人效仿。看到王某溢靠摆拍涨粉,其他人可能会心生模仿之意,甚至设计出更离谱、更极端的剧情,进一步污染网络环境。短视频创作的边界在哪里短视频平台的崛起,给普通人提供了展示创意和才华的机会,但也让一些人迷失在流量的诱惑中。为了博眼球,有人不惜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,制造噱头、传播虚假内容。这种现象的背后,是部分创作者缺乏底线意识,也折射出平台对内容审核的不足。平台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,比如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,严打虚假信息传播。同时,观众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判断力,不要轻易被煽动情绪,更不要盲目相信视频中的“真相”。这次事件提醒所有短视频创作者,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流量不是万能的。无论是拍摄内容还是传播信息,都应该以真实和合法为前提。人们可以原谅你的创意不够,但绝不能容忍你靠编造谎言来获利。你觉得短视频平台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相关文章